第(3/3)页 苏宇当然清楚了,一天只接待几个村,太多别说交公粮了,要是一股脑涌过来,那乌泱泱的,光是指挥交通就够他们那忙了,啥也别干了。 所以一般就是一天接待五六个村子,别觉得少,75年后交公粮是占据收获的4.9%加上统购部分能达到25%,也就是说,一个村子收获一百斤粮食,大概要送到粮食局二十五斤左右。 当时全国人均粮食产量是三百公斤,一个不到三百人的村子,假设人均五百斤粮食,那三百人的村子就是125000斤,公粮加统购,取个22.5%一个村子要交28125斤。 所以即便苏宇马车再能拉,按五千斤算,驴车也按五千斤,还有一万八千斤需要青壮用独轮车送来。 想象一下那壮观的场景,人挤人,丝毫不过分,这还是一个三百人不到的村子,而数千人的村子也不是没有。 小三万斤粮食呢,光靠民兵和苏宇带来的人,仅仅只够警戒的,劳动力还是要靠村里的青壮,也就是当今这个时代,一个人独轮车能放四五百斤,推个几公里都是轻轻松松,否则换个人时代的人,还真未必弄得了。 “分开交,我当然知道,你直接说,别磨叽。” “前面不知道是哪个村的,被折腾了两次,这次是第三次了,被折腾狠了,人家不干了,直接堵在大门口,当兵的驱赶都弄不走。” “这会彻底堵死了,一个村子,加上送公交的青壮少说百十人,堵在大门口,谁也进不去。” “走,过去瞧瞧。” 有热闹不看,王八蛋,苏宇第一次交公粮,今天这世面,他非见识一下不可了。 只是他还没下车呢,就被虎子爹一把按住了。 “你要干啥去?” “叔,前面有热闹能看,我去瞅瞅热闹。” “你小子,别惹事,老实待着。” “哎呀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在这里晒太阳有啥意思?我过去瞅瞅,您老在这看着,我有啥不放心的?” 嗯,这话他爱听,但还是不能放手,怕他苏宇生出事端,老支书可是再三叮嘱的。 所谓之子莫如父,一个村子的人,老支书能不知道苏宇什么性格吗? 第(3/3)页